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院要闻>>正文

“到延安去”三秦学子圣地行——音乐学院“文艺轻骑•红色音浪”实践队系列活动(二)——寻访宝塔山下初心路,重温延安精神时代韵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7-30点击数:

    为了深入学习红色革命文化,感悟伟大革命精神,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,2025年7月16 日,我院“文艺轻骑•红色音浪”三下乡实践团队带着对红色精神的追寻,踏上了前往宝塔山的旅程,开展主题为“寻访宝塔山下初心路,重温延安精神时代韵”的学习实践活动。

  清晨,阳光洒在延安市宝塔区,实践队员们整装待发,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激动。宝塔山,这座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风云的圣地,早已在队员们心中种下向往的种子。经过一路的欢声笑语和对即将开展活动的热烈讨论,实践队终于抵达了宝塔山上。讲解员从宝塔山的历史渊源讲起,讲述了这座山在古代作为军事防御要塞的重要地位,以及它在近代成为中国革命圣地的传奇经历。

  随着讲解的深入,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。“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。”讲解员指着山上的革命旧址说道,“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,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领导了大生产运动,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……”队员们听得聚精会神,不时发出惊叹声。讲解员还详细介绍了宝塔山上的每一处革命旧址背后的故事,从毛泽东同志接见美国记者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的地点,到周恩来总理多次往返延安的路线,每一个细节都让队员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与不易。

  上午的微党课在宝塔山下的一片开阔地展开。队员们庄严地站在党旗前,聆听指导老师黄自波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延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。黄自波老师以生动的故事、详实的史料,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呈现于大家眼前。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光辉事迹,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、整风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,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那个充满热血与理想的年代。微党课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,队员们时而凝神静听,时而低头沉思。当讲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守信仰、顽强奋斗时,不少队员眼中闪烁着泪光,内心深受触动。

  微党课结束后,团队成员张铭洋发表自己的感悟,提到:“再苦没有长征苦,再难没有抗战难,我们的学生 党员既然选择投身到党的队伍中,那就不要轻言苦累,要抱定共产党员不惧艰辛,艰苦奋斗的精神,推动自身先锋模范作用,打造好我们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,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贡献出我们学生党员的力量!”团队成员乌佳怡呼吁大家: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,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,理论联系实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努力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”

    下午,队员们前往观看《再回延安》。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,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场景与感人故事。演出过程中,队员们全神贯注地观看,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。舞台上,演员们用充满激情的表演,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延安的奋斗历程,从开荒种地、艰苦创业,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、并肩作战,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让队员们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年代。当剧中人物高呼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时,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,队员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。演出结束后,大家久久不愿离去,沉浸在对那段历史的回味中。

 《再回延安》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,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。它让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延安精神的伟大与不朽,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延安精神始终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,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       

  团队成员关泽锡同学在一天的实践活动之后,创作了一首题为《沁园春·登宝塔山感怀》的诗,描绘登临宝塔山的景象,抒发对革命历史的感慨与敬仰。

     一天的实践活动虽然短暂,但对“文艺轻骑·红色音浪”实践队的队员们来说,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精神之旅。在宝塔山下聆听微党课,让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;观看《再回延安》,让他们的灵魂受到了震撼。队员们纷纷表示,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。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,他们将以延安精神为指引,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积极投身社会实践,用音乐传递红色文化,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他们相信,只要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,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       

    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学院“文艺轻骑,红色音浪”实践队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还在继续,他们将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,继续追寻红色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,用青春和热情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。


关闭

版权所有: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音乐学院 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二路 电话:029-81530228  技术支持:泽瑞通信